香港赌场在线,三亚赌场

图片
公元 月 农历 年 [ 年 ]

2021年张掖市农业经济形势分析

来源:日期:2022-02-22

今年以来,张掖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三农”工作部署,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集中力量打造绿色蔬菜、奶牛肉牛、现代种业、现代设施农业“四个百亿元”农业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六大区域特色产业”,虽然经历新冠肺炎疫情,但疫情对农业生产影响甚微,农业农村经济形势继续保持稳中向好态势,全市实现一产增加值153.98亿元,可比增长11%。
一、农业生产运行情况
一是农作物播种面积持续增加。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67.63万亩,增加9.1万亩,增长1.98%。其中,粮食面积317.89万亩,减少12.24万亩,下降3.71%。粮食作物面积中,夏粮面积115.42万亩,减少15.68万亩,下降11.96%;秋粮面积202.47万亩,增加3.44万亩,增长1.73%。经济作物面积120.71万亩,增加10.24万亩,增长9.27%,青饲料面积29.03万亩,增加11.1万亩,增长61.89%。
二是农作物生产形势总体较好。一是粮食总产量“夏减秋增”,粮食总产量达到14.91亿公斤,比上年增加4600.99万公斤,增长3.18%,单产469公斤,比上年增加31公斤,其中:夏粮产量4.41亿公斤,减少749.87万公斤,秋粮产量10.5亿公斤,增加5350.86万公斤。二是经济作物产量有增有减。全年蔬菜产量17.74万吨左右,增长34.24%,全年油料产量3059.58万公斤,增长2.24%,全年药材产量9989.81万公斤,药材因面积减少影响产量下降8.83%。
三是农作物种植结构大幅调整。粮食作物占总播面积的67.98%,玉米制种因亩保产值增加面积回升,面积92.96万亩。经济作物占总播面积的25.81%,比上年提高1.77个百分点,在蔬菜产业带动下经济作物面积呈现明显增长趋势,蔬菜、油料、中药材和其他制种的面积分别达到56.25万亩、14.3万亩、24.83万亩和15.52万亩,蔬菜面积大幅增加,油料和中药材面积有所下降,四大作物占到经济作物面积的91.91%。畜牧业快速发展和饲草价格上涨,拉动以紫花苜蓿、青贮玉米、燕麦草为主的种植面积大幅增加,青饲料面积达到29.03万亩,增长61.89%,占总播面积的6.21%。
四是畜牧业生产稳步健康发展。牛羊价格保持稳定,养殖效益持续向好,生猪产能全面恢复,价格下跌弱势运行,呈现全面亏损状态,但畜禽养殖发展势头依然强劲,养殖规模不断壮大,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存栏出栏数量继续增加。全年大牲畜存栏72.49万头,增长16.86%,牛存栏67.48万头,增长17.1%,出栏31.11万头,增长14.2%;猪存栏50.88万头,增长11%,出栏85.29万头,增长29%;羊存栏350.86万只,增长12%,出栏330.51万只,增长23.22%;禽存栏341.39万只,下降24.22%,出栏469.69万只,下降30.98%。
二、主要特点
一是粮食安全切实得到保障。粮食生产实现夏秋粮食双丰收,切实保障了全市粮食安全。粮食面积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夏粮单产和秋粮单产呈现“夏秋双增”,推动粮食总产量达到了新的历史水平,粮食产量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从粮食种植结构看,夏粮面积回落秋粮面积提升,秋粮面积占到粮食面积的64.25%。
二是丝路寒旱农业持续推进。统筹生态保护与现代戈壁农业相生相伴的耦合体系,逐步建立具有张掖特色的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区。全市戈壁农业建设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日趋合理、技术水平稳步提升、示范效益不断增强。集中打造的以海升集团现代智能温室工业化栽培农业示范园为代表的10个千亩戈壁农业示范园不断壮大,今年以来,新建靖安现代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党寨镇陈寨村现代农业产业园、山丹现代肉羊融合发展产业园等多个园区。
三是制种产业集群效应凸现。围绕种子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以玉米种业为主导,蔬菜、马铃薯、油菜种业为重点,瓜类、花卉、中药材、小杂粮等种业为支撑的农作物种业“1+3+X”产业体系。2021年,全市6县区玉米制种亩保产值3250 -3400元之间,比上年提高600元左右。玉米制种亩保产值大幅提高,拉动主产区玉米制种面积稳步上升,全市玉米制种面积达到92.92万亩,制种面积保持在110万亩以上,促进带动了包装业、运输业、商业、建筑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发展。
四是特色蔬菜瓜果蓬勃发展。持续实施农产品“西出东扩”战略,全力开拓农产品销售市场,全市供港澳蔬菜基地面积不断扩大。以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生产的西兰花、芥蓝、菜心和台州西瓜,远销深圳海吉星、上海江桥、广州江南等市场,带动蔬菜瓜果面积和产量大幅度增长。全市已有50多家企业开展对西欧、中亚、东南亚等国家的蔬菜自营进出口贸易和出口供货贸易。特色蔬菜瓜果的蓬勃发展,拉动蔬菜瓜类产量呈现高幅增长态势。
五是农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今年以来,张掖市气候自然条件较好,相比往年雨水充足,秋季平均气温较高,没有大的自然灾害、病虫害和畜禽疫病发生,农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基本保持稳定。小麦价格保持在正常水平,玉米价格上涨空间有限,蔬菜价格波动不大,洋葱价格攀升,盈利空间巨大。牛羊价格保持稳定,育肥牛2.3-2.7万元/头,3个月牛犊1万元左右,牦牛出栏价格有所下跌。生猪、仔猪和猪肉价格持续下跌弱势运行,价格低位震荡。
六是实施乡村振兴推进有力。乡村振兴由典型示范向整体推进、全域提升拓展,速展村特色街区、双塔村特色民宿、丝绸之路文化村、普家庄村文化产业园、民乐现代丝路田园综合体、白银喀尔喀蒙古族特色村寨等基本建成。大力发展特色富民产业,积极引导发展规模种植、生态养殖、劳务经济等主导产业和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共享农庄、田园综合体等新兴业态,甘州区前进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肃南县西柳沟村、东顶村入围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成“全国旅游重点村”2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个、“中国最美休闲乡村”5个。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乡村振兴产业基础仍然薄弱。农业基础设施虽然不断改善,但沿山靠滩区域农业发展基础条件依然薄弱,山丹、民乐耕地资源丰富,但农业用水长期紧张,戈壁荒滩利用空间大,但干旱缺水仍然是制约个别地方农业发展和进一步开发的瓶颈。
二是生猪价格下跌养殖出现亏损。历经2年的生猪稳产保供政策实施和市场调节,生猪产能快速恢复供应增加,猪肉价格持续回落,生猪仔猪价格跌了又跌。生猪出栏价格13元/公斤左右,已低于养殖盈亏平衡点,饲料价格居高不下,养殖成本增加和价格持续走低,已经开始影响养殖场(户)养殖积极性。
三是特色优势农业产业附加值低。虽然各县区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的生产规模逐年扩大,但品种多而杂、基地小而乱、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低的问题在面上依然存在,农业全产业链尚未形成,农副产品深度开发和精深加工不够,休闲农业有的只具雏形,经营粗放,仍有很大的开发空间。
四是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能力不强。虽然农村中介服务机构和专业合作社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数量较多,但实际参与农户较少,多数为单户经营,有的还是空壳组织。且大多发展规模较小,支撑产业单一,发展初级种植养殖的多,从事农产品加工贮运的少,产业带动能力有限。
四、对策建议
一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持之以恒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产业兴旺”为核心,发展优势产业、盘活资源资产,增强造血功能。以“生态宜居”为目标,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乡风文明”为主题,不断提升群众文明素养,以“治理有效”为保障,纵深推进综合治理,以“生活富裕”为根本,不断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要找准定位,因村制宜,抓住机遇,用好政策。要完善工作机制,细化工作任务,落实责任体系,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是持续构建优势产业体系。立足“现代”方向引领、“丝路”时空定位、“寒旱”内在特质的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发展要求,以农业绿色循环发展为目标,不断优化产业总体布局。坚持“大特色”与“小品种”一起抓,持续培育壮大玉米制种、绿色蔬菜、肉牛养殖、优质牧草“四个百万”工程,做优做强马铃薯、食用菌、中药材、特色林果、小杂粮、花卉“六个区域特色产业”,打造绿色蔬菜、奶牛肉牛、现代种业、智能温室“四个百亿元”产业集群,努力打造具有张掖特色的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区。
三是加快补齐农产品加工短板。充分利用张掖市优质农业资源、良好的产业基础及各项政策优势,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龙头企业主动寻求战略合作,引导社会资本向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等领域投入,在农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上下功夫,补齐农业产业链的短板。不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以肉牛产业、蔬菜产业为突破口,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完善特色产业供应链服务、采购、销售及物流服务、品牌孵化等体系,加快打造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
四是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围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精深加工,以示范性合作社、示范性家庭农场和龙头农业企业为抓手,从更高层面、在更大范围培育壮大带农能力强、经济实力好、社会信誉度高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动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牧场提档升级,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农业绿色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同时,大规模引导和培训农民,提高农民的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使农民的整体素质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五是确保生猪生产健康发展。密切关注生猪行情的变化,稳妥实施生猪稳产保供政策,完善猪肉储备调节机制,科学运用市场调节规律,理性看待现行猪价下跌。相关部门应未雨绸缪,统筹协调,及时掌握生猪产销形势,准确调控生猪市场,建立健全生猪预警体系,引导养殖户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和投资,保持生猪市场供给总量平衡,推动生猪生产在产品结构和品质方面上档升级,促进生猪产业稳定发展和市场平稳运行,确保生猪生产步入良性轨道保持健康发展。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共张掖市委 张掖市人民政府 陇ICP备13000766号-2

甘公网安备 62070202000150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2811617号 网站标识码 6207000021